巨晓林:实干织就电化工装
“远看是逃难的,近看是要饭的,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电化局某段的。”巨晓林刚上班的时候,祖国才刚开启改革开放的征程,前身为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第一工程处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物质条件同样十分艰苦,工地上施工人员的衣服五花八门,因此这句顺口溜在当时一度盛行。
20世纪50年代,国家修建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恰巧经过巨晓林的家乡,老一辈的同乡都参加了这条铁路的修建,他们为祖国铁路建设挥洒汗水,当他们身着工装的身影出现在村子里时,都会备受人们尊崇。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扎根铁路、建设祖国成为了许多岐山人的梦想。在这种氛围的耳濡目染下,年轻的巨晓林同伙伴专门骑着自行车到15公里以外的铁路旁边去看铁轨和火车,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建设铁路的工人。
怀揣炽热梦想,长大后的巨晓林毅然加入了铁路电气化建设大军,成为了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第一工程处的一名农民工。
刚上班的时候,由于物质条件匮乏,企业规定三年才可以发一套工装,只有前辈们才有正式的衣服。为了方便干活作业,巨晓林和工友们选择用自己购买的迷彩服来代替工装,这种衣服耐穿耐磨,而且行动起来较为方便,成为了当时工地上的一股潮流。
迷彩服虽然很实用,但它毕竟不是代表我们中铁电化局集团的正式工装。在那个青葱的岁月,巨晓林时常憧憬着自己穿上工装的模样。
等到第一件工装发放,时间已经来到1990年。在巨晓林心目中服装不只是代表个人形象,更能从中看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于是他对自己的工装爱护有加,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手洗自己的工装。但由于发放间隔时间较长,而且衣服质量没有保障,巨晓林的衣服到后来都已经洗成了白色。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巨晓林和工友们仍旧全力以赴,筚路蓝缕的为祖国铁路电气化事业不断开创局面。
此后的数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祖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各条电气化铁路施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开工建设,巨晓林的工装也逐渐多了起来。到2010年左右,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的工装得到正式规范,黄色安全帽,蓝色工作服已经成为电化人形象的代表,企业的logo标识也出现在工装上。从防护服到作业胶鞋,各项作业服装应有尽有,而且质量和舒适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装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工装格外珍惜的巨晓林看到这样的变化,不禁欣喜感慨道。
一转眼,巨晓林已经参加工作34年,这34年来,巨晓林始终坚守“农民工也要学知识、懂技术”的信念,刻苦学习、勇于创新,掌握了大量铁路接触网施工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143项,记下了近300万字的施工笔记,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编写的“大国工匠工作法丛书”《巨晓林工作法——接触网施工》,为中国高速铁路接触网安装新技术学习及培训提供了新教材。
2019年,满载荣誉的巨晓林身穿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机关发放的正式场合使用的工装──西装来到人民大会堂,荣获了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最美奋斗者”称号,三十余年矢志不渝的实干和奋斗终让这位追梦人站在了荣誉巅峰。
成名后的巨晓林经常要身着西装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有全国两会、北京市两会、中国中铁的职代会,还有定期召开的全总主席团会议和到地方调研、慰问。虽然在工地从事老本行的时间少了,但是他仍然无时无刻不挂念着电气化铁路和接触网专业的施工技术创新工作,仍然时常身穿作业工装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创效工作,以至于很多人都把他当做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工装的代言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企业的发展,巨晓林穿过的工装已经累计更换了十多套,可他那颗“忠诚、实干、创新、奉献”的赤子之心却一如既往,从未更改。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和巨晓林一样的勤奋实干的铁路电气化工人,中国的铁路电气化事业才在今天呈现出令世人震惊的崭新面貌。
“相比正式的西装,我还是更喜欢咱们施工作业时穿的工装,一穿上它就感觉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谈起关于工装的故事,巨晓林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亲切朴实的笑容,深情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