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人民铁道报:为品质生活提速——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60周年纪实

来源:默认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8年09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报记者 唐克军 本报通讯员 刘宏伟 王 健

著名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有一句名言:“由于电的发现,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才有了有史以来最具决定性的改变。”

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发展历程,是对这句话的精彩诠释。

60年前的1958年9月,在秦岭深处,新中国第一代电气化铁路建设者手持铁镐、风钻,筚路蓝缕,拉开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序幕,开启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新纪元。从此,电气化铁路伴随共和国的脚步跨越千山万水,纵横东西南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60周年,也是我国铁路“四电”和城铁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电气化施工企业,是一个以行业技术命名的专业工程局,从成立之始就把行业技术发展的重任担在肩上。60年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直站在电气化铁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开拓者、电气化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一直以先进的技术、卓越的管理、优秀的文化领跑行业。

从1978年至今的40年,是中国走向经济腾飞、民族复兴的40年。我国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目前99%的电气化铁路、100%的高速铁路和99%的城市轨道交通,都是改革开放这40年修建的。

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达8.7万公里,电化率为68.2%,双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成为中国的亮丽名片。

60年砥砺奋进,60年栉风沐雨,一代代中铁电气化人用双手抒写了共和国铁路发展的壮丽史诗。

电气化铁路建设事业的开拓者

在这60年里,中铁电气化人不负历史重托,完成了跨时代的创举,以奋勇拼搏的干劲和水滴石穿的韧劲,站在了高铁“四电”系统技术的制高点,掌握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实现了中国电气化铁路技术从无到有、从普速到高速、从低吨位到重载、从国内走向国外、从追赶到引领的不断跨越。

1958年6月15日,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宝成铁路宝(鸡)凤(州)段开工建设。1975年7月1日,全长676公里的宝成铁路正式通车,实现了我国电气化铁路零的突破。紧跟电气化铁路建设的脚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电气化铁道工程局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第一个电气化铁路专业设计施工单位。1998年,我国电气化铁路达到1万公里。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迎来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到2005年底,仅用了8年时间,我国电气化铁路跃上2万公里台阶。

3年多后,2009年,中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突破4.8万公里,超越了原电气化铁路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跃升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8600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2.5万公里,电气化铁路里程8.7万公里,电化率为68.2%,继续领跑世界。

60年一甲子,中国电气化铁路伴随着民族复兴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追赶与超越之路。中国的铁路牵引动力逐步跨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高效环保、绿色低碳的新时代。

回首60年,人们看到了一串醒目的数字:在全国已建成开通电气化铁路中,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设计和施工的占60%以上;在全国已建成开通高速铁路中,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设计和施工的占60%以上;在全国已投入运营的城市地铁、轻轨线路中,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参与设计、施工的占到了60%以上;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所属的6个专业器材厂还承担了全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地铁、轻轨80%以上的接触网专业器材生产供应任务,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这些数字彰显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为中国的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作出的突出贡献。

60年来,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莽莽戈壁到雪域高原,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从白手起家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第一条单元重载运煤专线——大秦线;从建成时速200公里的准高速——广深线,到建成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专;从建成我国第一条采用无绝缘轨道电路四显示自动闭塞的电气化铁路——郑武线,到建成多专业同台亮相的高铁——津秦高铁;从建成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到建成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从建成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到建成世界第一条穿越高原、风区和沙漠戈壁的高铁——兰新高铁,建成世界地质环境最复杂的沪昆高铁;从建设第一条高速铁路精品示范工程京沈高铁,到目前正在建设的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中铁电气化人创新、超越的步伐从来未曾停歇。

从1958年的“零点”起步,经过60年艰苦卓绝的创业和永争一流的技术探索与创新,我国电气化铁路走过了世界电气化铁路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步入了世界电气化铁路先进行列。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书写了中国电气化铁路从宝成铁路“蜀道添翼”到高铁“陆地飞行”的壮丽诗篇。“中国中铁电化”这个卓越品牌不仅红遍中国,也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电气化技术进步的推动者

通过各大重点工程的建设,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行业重点科研项目,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上获得重大突破,积累了山区、沿海、高原、戈壁、沙漠、大风、高寒等特殊环境条件下丰富的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施工技术经验。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承担牵引供电系统前期科研攻关、勘测设计、关键设备和零配件制造、工程系统集成管理、施工安装、联调联试、试验检测以及此后的运营维护工作。

60年创新不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掌握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了重载、长大干线、高铁三种制式的牵引供电技术体系,打造了“科研设计、工业制造、工程施工、试验检测、运营维管和系统集成”六位一体全产业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60年创新不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高速铁路技术,牵头承担了铁道部、科技部联合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高速列车牵引供电技术”科研攻关任务,建立了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受流理论及弓网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完成“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全动态仿真平台”“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系统研究”等几十项科研课题和创新成果,其中15项被评为国家、部级科研成果,搭建起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技术体系平台。

60年创新不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沪、津秦、京石等多条高速铁路工程实践,总结了高速铁路电气化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高速牵引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和土建桥梁路基等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高铁牵引供电系统集成及相关专业的空白。

在京沈和宝兰高铁“四电”一次成优工程建设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全力推进,创新了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成立了生产资源管理中心;研制了新一代数控预配平台,实现了装配工厂化、标准化;升级了54项施工工艺标准、94个作业指导书,为高铁建设行业标准升级提供了借鉴。

以此为标志,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进入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创新阶段,施工手段已实现了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全自动腕臂和吊悬制作系统、BIM和二维码技术在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京沈高铁因此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命名为高铁“四电”的示范工程,成为行业学习的标杆。

在京沈高铁“四电”强基达标现场会上,领导和专家们给予充分肯定:“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以生产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推进实现‘五大’功能,实现集成创新,并大量研发、应用专用机具机械,广泛应用BIM技术,提升了工程品质,为运营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全面掌握了铁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的施工技术,先后承建了京石、津秦、郑西等高铁的土建工程,参与了北京、南京、哈尔滨等多个城市地铁项目土建工程;建设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调度楼、北京动车段、汉口站、唐山站等多个地标性房建工程,建成铁路站房超过100座;在北京等5个城市投资开发10多个房地产项目;承担了包括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在内的2万公里正线铁路供电、电务、工务运营维管任务,是路外最大的铁路运营维管服务商。在南京,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用两年完成宁天城际铁路建设,创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纪录。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多年来靠先进的技术、高品质的工程,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使“中国中铁电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行业卓越品牌。截止到2017年底,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共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90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8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8项,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6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暨精品工程4项,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中国安装之星等其他国家级优质工程奖16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45项。

担当重任为企业铸魂

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铁电气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奋勇拼搏、争创一流,用汗水和智慧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60年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企业历史和光荣传统教育,使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追求不断强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传统不断传承,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铁电气化人四海为家、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为中国铁路“钢铁巨龙插上腾飞翅膀”,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五大核心理念为统领,以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中国中铁电化”品牌形象为着力点,形成了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使企业文化建设由自然形成向积极构建转变,由表层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由形象建设向价值导向转变。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自觉自愿地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这支队伍总是不言代价,不讲困难,不讲条件,挺身而出,战则必胜,完成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次以总承包模式承建的京沪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全长1453.82公里,工期只有一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党委提出“为荣誉而战”的口号,打破常规,依靠施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了“四个之最”“五个创举”,创造了国内乃至世界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奇迹。

2008年,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京广铁路南段抢险中快速集结、不言代价,8天抢通173公里自闭供电线路;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宝成铁路109隧道抗震抢险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建设者舍生忘死,全力拼搏,12天抢通救灾运输的生命线。

60年风雨考验,中铁电气化人的目标从未改变;60年长足发展,“中国中铁电化”精神代代相传。

回首60年,我们看到了“中国中铁电化”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无论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中;无论是在铁路电气化建设的主战场,还是在遍布城乡的工地上,中铁电气化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企业传统,用自己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孕育了宝成精神、南昆精神、京九精神,锤炼了哈大精神、大秦精神、青藏精神和“艰难困苦冲在前,舍生忘死我来干”的抢险精神……正是一次次艰难困苦的考验、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推动着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全国劳模、科技领军人才林云志,全国劳模、“蓝领状元”何军,北京市劳模、“创新达人”赵际顺,中国中铁“十大杰出女性”黄红……60年来,一大批全国典型和行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一代代中铁电气化人怀揣实干兴邦、产业报国的理想和成为知名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企业集团的愿景,在中国中铁这片成就事业的沃土上奋力耕耘,“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融入血脉,“促创干、争一流”的电气化精神代代传承。

人民铁道报:http://www.peoplerail.com/rmtd2016/content/2018-09/28/content_59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