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入手 以“实”突破
正值盛夏,阳光炽烈如火,走在街上,风迎面吹来一阵热浪。走进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电化公司改造完成的“职工书屋”,却是阵阵清凉。
公司走心、职工舒心、培训用心、医疗贴心……翻开西安电化公司“我为职工办实事”任务清单,犹如打开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清单:聚焦职工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急难愁盼问题;关心职工生活,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小切口大主题,小“动作”大效果,对症下药。
找准落脚点 拓宽服务面
“要把作业队建设作为公司重点基础性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在基层调研座谈中,西安电化公司总经理在了解到人员取证不足、作业层施工能力不强、作业队出现空心化等问题后,立即召集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作业层队伍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作业队设置标准和岗位要求,并对全公司各分支机构的作业队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改变了以前作业队随意设置、有数量没规模的突出问题,并对作业层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基层调研、交流座谈、征集意见、整改实施已成为西安电化公司的常态化工作。用好联系点、架通“连心桥”,仅半年时间,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各联系单位与一线职工座谈50余场次。
第一期中层干部培训班
“职工的事要从‘情’入手,以‘实’突破。”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如此说。
分两批次制定重点民生清单12项,制定36项具体措施。针对民生清单,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分解,制定清单90项,从最困难的职工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全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落实“三不让” 筑起避风港
丁师傅是大连分公司的一名职工,2020年11月因脑出血在医院住院治疗,累计花费683359.47元,其中医保统筹559531.57元,个人自付123827.90元,总补助102516元,除去各种补助后个人仅承担21311元。
中国中铁“劳动模范”、第五届“中铁电化巾帼之星”马小卓在施工现场为职工讲解职工互助、“三不让”清单
“贫在哪?为什么贫?多年企业的生活保障工作经验和受困职工案例数据表明,因病致贫是职工受困的主要原因。”该公司工会主席说。
完善员工生产生活保障机制,健全员工普惠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员工关爱工程,认真落实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三让三不让”政策,使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员工。建立生活保障体系,解决职工尤其是大病职工看病贵问题,便成为西安电化公司新的核心发力点。
目前,西安电化公司为职工办理的生活保障事项共包括“三让三不让”、职工内部互助、职工住院+意外外部互助、商业保险四项。
经据实测算,处于密集治疗期的大病职工经过基本医疗报销和生活保障体系救助补助后,实际个人支付金额全年仅为千元级别。患普通病职工经费用二次报销、住院津贴、个人实付金额满额补助后,几乎零花费。
服务出实招 开创新局面
如今,走进西安电化公司的“职工书屋”,清馨之气扑面而来,一排排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并结合时代发展和年轻人的喜好进行改造提升,环境优美、设施舒适,浸润着职工的心田。
大连分公司职工书屋
升级“职工书屋”,只是该公司办实事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开展的自选动作同样“花样频出”:
将原有的317个规章制度通过合并同类项压减为218个,并编印了《管控制度要点》小册,把公司对下管控制度进行“瘦身”,把减负焦点对准基层“累点”。
投入210余万元盘活原宝鸡办公基地打造职工培训中心,升级改造培训中心练兵场。
组织“花好月圆人和业兴”“七夕单身职工联谊”等特色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工地“家文化”氛围。
以巨晓林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在重点项目设置工作室分室,推动职工参与技术创新。
任务清单件件落地,让职工充分享受着发展红利,一项项任务清单变成了一个个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