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借助太原地铁平台传承关公文化
1 山西关公文化的内涵解读
1、山西关公文化的历史底蕴
关公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文学记载中,关羽的一生忠孝报国、仁信处世、礼义待人、智勇对战,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奖,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公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传承忠、孝、节、义、诚信等道德行为的基础原点,是人们藏于内心的信仰观念,更是砥砺情操、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具有深远而广泛影响。
1.1.1“忠”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忠”,在传统社会,其最高体现是“忠君”“忠于皇家”“忠于国家”三者合一。忠君即忠于皇家、国家,这是规范臣民的最高道德准则。历代帝王之所以高度推崇关公,主要在于借之而达到“张扬忠君精神”之目的。已故学者李元庆先生曾说:“帝王意志是社会意志的主导力量,因而也是关公崇拜历久而愈炽的主导因素。”而对于民间,忠可理解为“同心协力、救困扶危"。而如今,弘扬关公文化中“忠”的精神,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关公奋斗一生,追求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因此,“忠”里包含着“大一统”思想。这种精神是今天台湾回归、两岸民众内在依循的向心力,为统一祖国提供了文化认同。
对于个人来说,首先,要忠于事业、忠于岗位,在职场要忠于职守,对上司忠心耿耿,干一行爱一行。再次,“忠”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维系,譬如为人忠厚,待人以诚,不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带来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
1.1.2“义”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义,可理解为“义气”“信义” “正义”,“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精忠贯日月, 大义薄云天”“舍生取义”,这是关公的伟岸形象。这种精神尤其被民众所推崇,当他们追求人间正义而又难以实现时,往往寄希望于关公此类人物,并从那里去找真理:在他们心目中,关公便是正义的化身,是正义之神。这就为关公崇拜的社会基础。在古代,当社会正义和道德准则遭遇严重破坏后,关公崇拜就会出现。在今天,这种“义”的精神,可以引申为信誉、守信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公平、正义已成为社会主导,法律仲裁制度已经确立,但社会的进步仍需要自上而下社会各个阶层重建。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物质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的情况下,对社会公平、正义之追求,更是需要跟进。“遵循社会正义,遵从同志间的文气。基当代社会传颂的道义。” 我们需要思考:如果说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那么道德法制建设则是社会发展的稳压器和平衡器。
1.1.3“仁”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仁,可以理解为“仁爱”“仁德”。关羽宽容厚德,曾“仁释”曹操、黄忠。关羽此举,使得黄忠归入蜀国。相比较于三弟张飞,关羽对待跟随自己作战的士兵、部属也比较宽厚,以仁义之心对待之,从未对百姓滥杀无辜。这种“仁”,无论古今,均是国民、人类和平相处的可贵德行。后被演绎为上层对人民以施以仁爱,强者对弱智给以关心。这是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
当代,树立关公的仁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可以树立为观念、规范、原则。“仁” 可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原则。讲求仁,就是求善,要求国人慈悲为怀,学会包容,减少对立,也会养成平和心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
1.1.4对“勇”的理解
所谓勇,可以理解为“英勇”“勇敢”。史载关羽“神武英勇”,其事迹有“刮骨疗毒”“单骑护嫂”“千里寻兄”“江北阳李通”“单刀赴会”等佳话。由此可见,关羽是忠勇有加。
当代,树立关公的勇文化,就是要求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树立“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与红色精神一脉相承。 特别是在祖国、社会需要你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在平凡生活里,要具有一颗“勇敢的心”,在职场中,要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敢于闯出一片新天地。
1.1.5“信”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信,可以理解为“守信”“信义”。关羽是“信义”的体现者,“ 身在曹营心在汉”就说明了这点。当他身陷曹营,备受曹操青睐、挽留,也不被官爵、金钱、美色所诱惑,终于回归汉营,这是“信”的精神体现。这种“忠信”被视为臣为将的楷模,这种“诚信”又成为晋商乃至商界信守的准则,这也是关羽成为“武财神”的内在原因。当然,“信”也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之一,孔子对“信”有论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贤者的行为准则,也是治国的执政原则。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1.2山西关公文化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与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文化自信是必然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就曾深刻指出,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从国际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经济为代表的硬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渐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文化“走出去”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
在海外,只要提到关公,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想到炎黄子孙。在异国他乡谋生的华侨华人,能够在崇拜关公和自比关公中,达到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认知和确定,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关公文化,是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共同价值认同,已经成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
2 太原地铁二号线的现状
2.1太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山西省委对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大力倡导文化旅游与经济的结合互促。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太原地铁希望借助自身“集与散”的天然优势,作为系统展示山西文化旅游平台和载体,希望与各地政府联动,一同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太原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总长266.2km,换乘站28座。由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的网络组成,其中1、2、3 4、5、6号线为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7、8号线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
太原地铁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的重要指示,打造“游山西,读历史”的文旅品牌,以“华夏古文明 山西新时代”为全网概念主题,结合山西文化设置了八条线路主题及各个站点主题,通过全媒体沉浸式体验,让每位乘客在途中观赏山西特色,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2太原地铁2号线概况及主题特点
太原地铁2号线作为山西首条开通的地铁,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一期工程北起西涧河站,终至人民南路站,全长23.647公里,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换乘车站2座,分别为大南门站和晋阳街站。2号线南北穿越太原市小店、迎泽、杏花岭、尖草坪四个行政区,沿新兰路、恒山路、解放路、长治路、人民路布设。
2号线由南到北,贯穿城市核心,是太原人群密度最大,流量最大的区域。万达商圈,柳巷商圈,亲贤长风商圈,康宁商圈基本均在二号线沿线,因此,2号线的开通能极大缓解太原市内路面交通的压力。
2号线以“丝绸之路”为主题,通过山西文化主题地铁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开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在线下打造一条讲述山西文化的地下文化长廊,地铁穿行于这条文化长廊之中,在线上同步打造讲述人文旅游的听景APP,在文化长廊中看到的实景,通过听景APP导流到全省的游客中心。
2.3太原地铁的“1231”的发展战略
一个目标:打造“中国338”,建设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精品工程。
两个带动:带动引领城市发展,带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
三个理念:绿色地铁 、人文地铁、智慧地铁。
一条市场化的发展之路:主动断奶,自我造血,走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的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道路。
3 关公文化在太原地铁二号线艺术设计中的表达
3.1太原地铁的文化宣传责任
太原地铁深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彰显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上迈出了新步伐,努力为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为书写山西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3.2太原地铁关公文化呈现手法
“关公文化”为太原地铁2号线龙城大街站的站点主题,将通过站台、站厅、通道、出入口、屏蔽门以及各类轨道交通载客车辆内外空间等多点位联动,展示关羽不同阶段关公的忠、义、仁、勇,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宣扬关公忠义文化。注意在达到文化宣传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要注重趣味性,以及表现手法与创作材料的创新性,避免引发审美疲劳、心理厌倦等问题。例如,运用水墨画风技术重新展示关羽从“桃园三结义”到“败走麦城”的荣耀一生,在投影墙上循环投放;将关公精神中的“仁”“义”“忠”“勇”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呈现在立柱装饰体表面;搜集有关关公的各类影视形象及历史事件,制作创意混剪视频并在站内播放;设计开发关公IP形象,制作周边产品进行售卖;设计制作互动游戏,结合听景APP,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通过地铁平台,完整展现关公文化,让市民、游客全方位了解不一样的关公故里——山西运城,以太原地铁自身交流与集散的优势,携手当地政府共同拉动山西的经济发展。